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通用9篇)

| 说课稿 |

【www.fzlzkj.com--说课稿】

第1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1.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自读自悟理解课文内容,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为什么认为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

3.认识到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态度,是现代人必备的素质,是追求真理所需的可贵品质。

1.在这堂课上主要探究老师的“个性”和“最好”。在学习中,充分利用情感这一平台,读找体会重点词句,转换句式,接受和建立新的价值观。

2.运用感性手段引导学生体会抽象的科学精神,比如:用感情朗读还原当时情境,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体验与想象,在情境中感悟。

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表现出自己的个性见解,以读促学,以读促理解。在突破重难点时,学生采用迁移法学习,由文中想到生活中具有这种“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科学精神的人,从而降低难度,帮助学生理解,完成教学目标。

课前,我以小诗欣赏交流自己难忘的老师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接下去是第一板块:初读课文,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第二板块是探究人物的个性

在学生从整体上了解课文以后,我通过朋友对怀特森先生的评价引导学生就“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展开了重点内容的突破。我通过三处重点语段的自读自悟,让学生了解到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

第三个板块是探究“最好”

以“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教会了学生什么呢?”这个问题导入最后三个自然段的学习,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

在教学的结尾,我让学生回顾课文内容,齐读句子:“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最终点题。

第2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本课选自教科版语文第三册第七单元,课文记述了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一件事。通过阅读使学生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净化和洗礼。

1、学习居里夫人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优秀品质。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写12个生字,认识11个生字。了解“抚摸、慈祥、尊敬”等词语的意思。

1、感受和理解世界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热爱、尊敬老师的精神品质。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教学多媒体;

2、生字卡片;

3、课前学生、教师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和尊敬老师的故事。

本课计划两课时,本课时是第一课时。

1、导入。教师直接导入新课,出示课题,由学生质疑,激发学生阅读课文的兴趣。

2、初读并检查生字。学生按老师要求自由阅读课文整体感知。学习生字扫除阅读障碍,从音、形、词、义方面解决生字。指名读、同桌检查读纠正读音,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精讲理解并有感情地朗读。教师、学生收集交流资料了解居里夫人的生平事迹,理解居里夫人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通过引导理解居里夫人表情、动作和语言描写的句子及侧面人物的描写的语句,表现居里夫人尊敬老师的优良品质。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4、拓展升华总结。通过本课阅读使学生明白居里夫人在成为世界著名科学家以后,仍然热爱、尊敬自己的老师的优良品质。收集、交流有关尊敬老师的故事。并引导教育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尊敬老师、热爱老师,从身边点滴小事做起。在阅读实践中接受一次深刻的传统美德教育,在思想道德上接受净化和洗礼。

1、学生同桌、小组互相交流、检查,将“兵教兵、兵兵互学、互查”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与学生自学相结合,提高课堂效率。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居里夫人的资料和尊敬老师的故事,课堂交流学习,拓展学生知识面,并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1、将“兵教兵、兵兵互学、互查”引入课堂教学当中,使学生自学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对自己的教学是一个挑战与创新。

2、将课桌摆放成“圆桌会议式”,首先源自于家长会时与家长交流,有些孩子在课堂中回答问题的机会少。其次,会后学生喜欢这种形式的课桌摆放,改变教学形式,对学生也很有新鲜感,用学生话说就是“非常的亲切、自然”,教师和学生的距离近了。当天上课时,也让我深感愧疚,确实有部分孩子回答问题的机会少,也许被我们老师忽视了。这种摆放形式也有其不利的地方,如学生看黑板有所不便、组织教学有一定的难度。但本次教学用此种课桌摆放形式,并不是标新立异,只是一种自己教学形式的尝试和对我们教师平时教学的一种反思。

第3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我的老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在它的前面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都德的《最后一课》,后面有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一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3.词句的揣摩。学习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难点为:理解、揣摩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1、情境教学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2、朗读感受法

《我的老师》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和蔡老师接触过程的七件小事,有强烈的亲和力。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3、质疑探究法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4、讨论分析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学习本课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指导朗读,学生质疑探究。第二课时,学生讨论明确看法。两个课时的内容可以穿插进行,具体操作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

1、导入新课。

有人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吧!谁来说一说呢?(让学生踊跃发言)好,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我的老师》。

这里运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关键是教师必须要进行情境诱导,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主动学习,实现目标。因为相类人物能唤起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这里让初一的新生回忆他们刚离别不久的小学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绝对有兴致侃侃而谈,话语当中也会饱含记忆犹新的深情。此时此刻,再顺势而发,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2、朗读感知

①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流露的真情,同时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并给生字注音)

②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与学生共同感知,因为教师也是学习的参予者。朗读前提醒学生注意用儿童的口吻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

3、概括课文的大意(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学生默读课文,思考课后练习题;默读过程有什么疑难的问题或感触很深的想法记录下来。

学生有可能提到以下问题:

①蔡老师是位女教师,为什么要把她称为先生呢?

②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温柔”和“美丽”分别从什么方面写的?

③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它的次序可以打乱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来了解文章的思路、脉络、感情线索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梦里寻师”一事,充分感受学生对老师的挚爱之情)

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

⑤“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⑥“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改为“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有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⑦一般说来,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⑧“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为什么说是“在一个孩子的眼里”?

⑨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去”、“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⑩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还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引出本文的主旨: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用递纸条的方式交给老师,老师把它集中、归纳,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利用实物投影交给学生讨论,遇上争议较大的问题,老师再给予引导明确。在讨论第③题时,④⑤⑥⑦⑧⑨⑩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渗透进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学习重点和难点也能得到突破。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最后再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以及课后写一篇关于老师的回忆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个环节当中,老师扮演的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

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

略写老师爱学生

蔡老师

老师教我们读诗

温柔美丽

我们看老师写字

学生爱老师

老师排除小纠纷

我梦里寻师

详写

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

这样的板书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

第4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我的老师》是苏教版七年级第二册第一单元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作者魏巍主要写了孩提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表达了对老师的挚爱与感激之情。作者至今回忆起来仍感亲切,尤其是蔡老师美好的心灵对作者的影响可以说是很深的。作者带着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叙述了几件普普通通的小事,却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生动感人。完全符合刚刚踏出儿童年龄的初中七年级学生对往事回忆时的心理和感情尺度。该篇课文是第一单元人物风采中唯一一篇写老师的,教材编写者在古今中外名人中穿插了一位普通人民教师的独特风采,使学生在叹服知名伟人的同时,也能学会发现自己身边普通人的不普通之处,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能力。

根据教材编写意图,为体现《新课标》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特点,我确立了以下的三个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体会作者在文中蕴涵的对老师的依恋和思念之情 ,培养热爱老师,尊敬老师的品德。这也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2.知识目标:让学生学会记叙文详略得当的写法,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能力目标:理解,揣摩词句,体会思想感情。这也是本文学习的难点。

新课程理念认为:语文课程必须依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以学生为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要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法和学法:

1.情境教学法

这主要用于导语设计及文中的几件小事中。这是一种与传统的传授式的课堂教学不同的一种新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将教材和学生联系起来,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能力,达到情感目标的实现。

2.朗读感知法

《我的老师》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记叙了七件小事,饱含深情。学习中通过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方法,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的能力,感悟真挚的师生之情。

3.讨论分析法

学习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的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亦能提高学生在团体学习中的兴趣,也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年龄心理。

4.拓展延伸法

为了体现《新课标》综合性学习的目标。提倡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让学生不仅体会到作者的思想感情,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内心中对老师的一种独特的感情,谈谈自己的经历,以达到感情的升华。紧扣情感目标。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想从幼儿园开始到现在,除了父母,你们接触最多的人恐怕就是老师了吧!我想在每个人的心中肯定有一位让你们至今难以忘怀的老师吧!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也令人感动,感人至深吧!谁来说一说呢?大家说得都很好。今天,我们来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云芝先生的《我的老师》。

这里运用情境教学法进行情境诱导,让学生不知不觉,自然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发挥自主学习的主动性。这里让七年级的学生回忆刚离开不久的小学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一定侃侃而谈,话语中也会饱含深情。

2.初读课文,感受感知

1)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流露的真情,标准语音解决字词的问题。

2)师生共同朗读课文,教师参与,共同感知,以儿童的口吻与心态去朗读

3)简单复述课文大意,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讲课文中的七件小事。着重培养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让学生根据录音学朗诵文中的那首诗,然后让学生开火车似的在课堂上朗诵。

5)再次默读课文,结合课后思考题,画出你认为蕴涵作者感情的句子,并把它们变换成问句的形式,分为甲乙两组。看哪一组问得多,哪一组答得好。

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兴趣,这个环节紧扣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下面我列出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

(1) 老师说“我”是心清如水的学生,“我”认为老师是一个慈爱,公平,伟大的人。师生互评说明了什么?

(2) 本文共记叙了几件事?哪几件是详写?哪几件是略写?这样安排有何作用?

(这个问题的设置很关键,搞清楚这个问题就能了解文章的思路,脉络,感情线索等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可作适当的讨论分析。)

(3)“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你们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你”?有什么好处?

(4)“我”的狡猾表现在什么地方?

(5)“我”凭什么认为“她爱我们,并没有存心要打的意思”呢?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这一点?

(6)一般来说,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的漫长”?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由七件事组成。所以这几个问题的既涉及到细节问题,又概括了课文的大意;也分析出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又解决了教学重难点,达到情感的升华。这也是我的创意之一。

写一段小短文,关于你对某位老师的爱戴,为什么你会喜欢这位老师,他或她有哪些地方给你的印象深刻。

这样布置的目的是体现了拓展延伸的教学方法,通过该篇课文的学习,把文章的思想感情进一步升华。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体会自我生活中的真情是实感,提高运用语言表达感情的能力。了解学生的感情状态,有利于师生交流和相处。解决教学重点。

我的板书设计也是我的创意之一。简单明了,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且概括全文的主要内容。结构清晰,详略得当,主次分明。紧密联系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我这节课的创意之三是以学生为主,大部分都是学生在课堂上说为主,如复述课文,朗诵诗歌,互问互答。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习兴趣。

第5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上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我最好的老师》。(板书课题)

课文讲述了“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用独特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课文结构简单、富有情趣,但蕴含的科学精神比较抽象。

结合《语文课程标准》高年级的学习目标和教材的特点,以及我们学生的具体情况,我制定了四条学习目标和评价策略。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教师倾听、观察纠正, 目标达成度为95%。

2、能概括课文内容。通过教师倾听、评价、点拨,使 85%的学生能达成目标。

3、能说出怀特森先生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体会一个人具备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和怀疑能力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观察、倾听,使 80%的学生能达成目标。

4、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通过师生倾听、点拨引领,使70%以上的学生达成目标。

在教学中我采用阅读批画、交流讨论的学习方法。

为了课堂上交流得更加充分,我让学生根据“课前链接语”预习课文,并阅读关于怀疑、创新精神的故事。

下面我详细地说一说我的教学流程:

1、谈话导入

我从学生熟悉的话题导入,先请学生谈谈自己心目中最好的老师,引起学生的共鸣,再顺势引入课题。

2、检查预习

这篇课文学生已经提前预习过了,为了强学生预习的成就感,引领学生学会预习。我会这样检查: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给自己画一颗星,能结合“链接语”思考的给自己画一颗星。搜集阅读故事的给自己画一颗星。得到三颗星的同学请举手。多好呀!为自己鼓掌!

3、接着从*号入手,带领学生阅读“链接语”,明确略读课文的学习方法。根据学生的回答,梳理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从课文的哪些语句可以感受到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请画出相关的语句,在空白处批上自己的体会。

(3)你喜欢这样的老师吗?和同桌交流自己的看法。

1、检查词语

编造 强调 教训 驳倒 论证 权威 糊弄

出人意料 目瞪口呆 饶有趣味

六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字词的自学能力,但仍有学生囫囵吞枣,我通过自由读-指名读—齐读彻底落实“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的目标,如果出现读错的字词,我会让学生翻翻字典,树立使用工具书的意识。在此落实目标1

2、概括课文内容。在指名说的基础上采访学生说出概括课文的方法,教师相机总结:“一事一议”的文章, 要抓住人物、事件、结果(板书:人物、事件、结果)进行概括。学习规律性需要老师的梳理和总结,这才能做到举一反三,真正体现教师的主体地位。在此落实学习目标2。

3、重点交流怀特森为什么是最好的老师?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进行班级交流。针对这个问题,课文中有三处比较明显的语句,如果学生说出这个句子:

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

我就这样引导:这个同学眼力非常好,一下子就抓住了课文的总起句。你认为他的“好”表现在哪里?(教学方法独特)你看,他又抓住了关键的词语来谈,多会学习呀!怀特森先生教学方法独特,常常有出人意料的举动。“(板书:出人意料)怀特森先生做了哪些让人想不到的事情呢?快速默读课文的1-5自然段,画出相关的语句。在学生交流的基础上,我顺势引导学生发现“我得了零分---全班得了零分---老师故意编造内容---还把成绩登在了成绩册上”是递进的关系。我再创设这样一个情景通过朗读体会这种写法的好处:要是你的老师也编造内容来上课,你会怎么想? 如果你认真地按照老师教的去答题,却拿到了打满红叉的试卷,心情又会怎样?你会怎么做?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在自由读、指名读、师生评价的基础上读出作者满腹的不解。

如果学生说出这样的话:

怀特森先生让我还有我的同学明白了一个重要的道理:不要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

我就抓住“迷信”一词理解,追问:怀特森先生不要我们迷信书本,也不要迷信权威。(板书)那么他要我们怎么做呢?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出示:

每一个人都应该具有独立思考和独立判断事物真伪的能力,同时也应该具有怀疑的能力。

孩子们,这就是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面对我们不解的眼神,他会说——面对我们的质疑,他会说——在历史的长河中,就是因为有很多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的人,才带动人类逐渐摆脱愚昧,逐渐接近真理。请快速阅读这个故事《蜜蜂并不是靠翅膀振动发声》。谈谈你的感受。这样的人你还知道有谁?给大家讲一讲。情在读中感,理在读中悟。就在这咀嚼词句中、在朗读感悟中、在拓展阅读中体会了怀特森先生的良苦用心。在此落实目标3

如果学生找出了这样的句子:

正是在一个个饶有趣味又充满刺激的过程中,我们逐渐增长了见识,也逐渐懂得了如何去接近真理。

我就引导学生对比前后学习方式的不同,再重点抓住“冒险”一次评价怀特森先生的课堂和他这个人。借机解决第三个问题。在此落实学习目标3。

在此我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怀特森的学生,长大之后成了一名伟大的科学家,给怀特森老师写几句话。写作往往是有感而发,此时学生对怀特森先生已经有了一个全面地认识,和作者、文本产生了共鸣,借机不仅可以抒发情感,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而且可以帮助学生梳理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一篇“一事一议”(板书:一理)的文章,那么作者是如何通过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呢?引导学生发现写作的秘密。文章的最后一段非常有特点,我引导学生思考能否去掉,再一次体会作者对怀特森先生的赞扬,体会留白的意味深长。每篇课文都是写作的范本,写作的秘密需要老师的点拨和引导。

最后我给学生推荐阅读《科学的故事》。课外阅读是课堂的延续和拓展,借助学生的兴趣点进行阅读推荐,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在此落实学习目标4。

21* 我最好的老师

人物 事件 结果 一事

不要迷信书本 也不要迷信权威 一理

独立思考 独立判断

这一板书的设计,遵循课文的表达方法,就是希望学生从中把握文章的脉络,领会“一事一理”文章的写作方法。

第6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和掌握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2、理解关键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3、感受文中真挚的师生情感,培养学生尊重老师、热爱老师的美好品德。

教学重点:

通过人物外貌、动作、语言、心理描写,深入人物内心世界,揣摩人物的人格魅力。

教学难点:

品味写人记事文章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有人说:“老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有人说:“老师像梯子,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

从幼儿园到初中,我们同学接触了不少老师。其中必然有一位是我们同学印象最深刻、最难忘的。那么魏巍笔下的老师是什么样的?让我们随着作者所写的回忆,一起去看看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吧。

二、整体感悟 理清思路

默读全文,你记得作者和蔡老师之间哪一件令人难忘的事?这些事在对象与详略上有区别吗?

(引导学生概括事件: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蔡老师假装发怒;老师教我们跳舞;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老师教我们读诗;我们看老师写字——前五件事略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们发生的事情。老师排除我和同学小纠纷;我梦里寻师——后两件事详写,写的是蔡老师与我之间发生的事,详写是为了表现我与他的感情。

三、分析人物

假如让你们小组给蔡老师颁发荣誉证书,你们会在荣誉证书上写什么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以“最 的老师”的光荣称号授予蔡老师,并说明授予这个称号的理由。

预设:1、最温柔美丽的老师,从“她从来不打骂我们,仅仅有一次,她的教鞭好像要落下来,我用石板一迎,教鞭轻轻地敲在石板边上。大伙笑了,她也笑了。”看出来。

师:哪些词语看得出来不是真打?

轻轻、笑、好像、石板边上。

师:这里的“迎”换成“挡”好不好,请对比读读,看看有什么区别?(如果是我送你糖,是礼物,你会用迎,但这里落下来的是教鞭,学生为什么还要“迎”呢?表现了师生之间融洽和睦的感情。)

2、最具教学特色的老师,从用唱歌的音调教我们读诗、学生效仿老师写字两件事看得出来。

3、最爱学生的老师。如教鞭落下的细节。

4、最慈爱、公平的老师。从她排除我和同学纠纷这件事看得出来。

师:她是怎么排除纠纷的呢?

批评了我的“反对派”,还写信劝慰我。

师:她为什么要批评“反对派”?

因为那些小“反对派”们在我耳边喊“哎呦呦……”

师:请同学们齐读“哎呦呦……”这句话,听听看哪些词语会特别刺耳?

“哎哟哟”、“回不来”、“炮子儿”等

师:假如你是文中的“我”,你听了这句话会有什么感受?

伤心、难过。

师:所以,这时候蔡老师的援助,对我的安慰,支持,其作用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四、品味情感

五、 面对这么一位温柔慈祥、热爱学生、具有独特教学风格、慈爱公平的老师,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呢?让我们从文中找出表达作者情感的句子和词语。

喜欢(第8段)、依恋(第10段)

师:文中哪些行为具体体现了我对蔡老师的喜欢和依恋呢?

梦中寻找老师的行为;放假前,我站在她身边,看她收拾东西的行为。

师:我是怎么站她身边的呢?哪个词语最能体现我的依恋?

默默地

师:“默默”表示不出声,他心里是否也是默默无声的?他心里会怎样想呢?

预设:蔡老师,我是多么舍不得你走……

师:同学们再读一读这句话,体会作者对蔡老师依依惜别的深情。除了用细节描写表达感情外,文章里还有作者直抒胸臆的句子,请同学们找出来。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怎么会不喜欢她,怎么会不愿意和她亲近呢?”

师:这是一句反问句,我们把它改成陈述句,再来读一读。

像这样的教师,我们都会喜欢她都会愿意和她亲近。

师:哪一句更温柔更能够体现作者的情感?

原句,体现了作者对蔡老师的依恋之情。

师:那么,原句朗读时,我们怎么读出这份深情呢?抓住重音,“怎么会”。好,请同学们再来读一次。除了这句话,还有直接抒发作者情感的句子吗?

“在一个孩子的眼睛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

师:这三个“多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调去读呢?

渐渐富含感激之情的语调。

师:“我是多么想念我的蔡老师啊!”这句话也直接点明了作者对蔡老师深深的思念之情。

五、小结

这篇文章记叙了作者儿童时代与老师之间发生的七件小事,同学们可不可以用抒情的语言表达自己对蔡老师的感情呢?最后,请同学们回顾自己上学以来,哪位老师给你的印象最深刻?用一两件事例,写写这位老师,注意用上我们这节课讲过的描写手法。不少于200字。下课。

第7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我的`老师》是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一册第二单元中的第三篇课文,这是一篇回忆性的散文。作者魏巍回忆了儿童时代生活在老师身边的几件小事,抒发了对老师的热爱和感激之情,揭示了蔡老师美好的心灵。作者是用童心来回忆往事的,在叙事中融入了儿童自然而纯真的感受,使得那些普普通通的小事十分生动、感人。在它的前面有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有都德的《最后一课》,后面有海伦?凯勒的《我的老师》、还有田晓菲的《十三岁的际遇》,它位居正中,与整个单元融为一体。第一单元是反映家庭生活的,第二单元则由家庭走向学校,从国内到国外,从私塾到大学,学生的眼界在逐渐地开阔,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也体现了教材编写者的意图:初一第一册的教学任务是要求学生认识语文与生活的关系,着重培养一般的吸收和表达能力。

每一个人的成长都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本单元的几篇课文所谈到的老师,对儿童都起到了终生的影响作用,他们不但学识渊博、为人正直,而且爱憎分明,对真善美执着地追求。根据教材的编写意图,为体现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这一特点,我把本文的学习目标定为:

1.体会本文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

2.学习本文围绕中心选取材料的写法。

3.词句的揣摩。学习重点确定为:体会作者在文中所蕴含的依恋、思念老师的深厚感情,培养尊敬老师,热爱老师的良好品德。难点为: 理解、揣摩词句,体会思想感情。

新课程的理念认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根据以学定教的原则,特制定如下教学与学习的方法:

“情境教学法”是当今课堂教学一股清新的活水,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注入新的生命。采用情境教学,可以较好地扣住教材特点,落实教材因素和学生因素,强化训练目标,引诱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从而培养学生的能力。

《我的老师》作者用儿童纯真的心理回忆和蔡老师接触过程的七件小事,有强烈的亲和力。学习中,指导学生多朗读,运用齐读,精读、默读等阅读方法,让学生与课文进行多次接触,心灵融入浓浓的亲师之中,感悟那深挚的师生之情。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自己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研究问题,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特点,这样的方式能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使他们看到成功的记录,这种成就感促使学生可持续性地发展。

这既是个体的学习,又是团体的学习。讨论是一种双向或多向的活动,当中体现了个体的思维,又有思维的碰撞、磨合、吸纳,是合作学习的体现。

学习本课用两个课时。第一课时:指导朗读,学生质疑探究。第二课时,学生讨论明确看法。两个课时的内容可以穿进行,具体操作要视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定。

有人说:“教师是塑造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老师像蜡烛,照亮了学生前进的道路。”“老师是人梯,载着学生攀登科学的高峰。”同学们,请大家回忆一下。从小学一年级起,到目前为止,一共有多少位老师教过你们?在诸多老师中,又有哪些是令你终身难忘的呢?我想,在每个人的心目中,肯定有一位最难忘的老师。如果把他写下来,一定令人动情、感人至深的吧!谁来说一说呢?(让学生踊跃发言)好,今天,我们学习的也是一篇关于老师的文章,著名作家魏巍所写的回忆他的小学老师蔡芸芝先生的《我的老师》。

这里运用的是“情境教学法”关键是教师必须要进行情境诱导,使学生顺利地进入学习情境,进而主动学习,实现目标。因为相类人物能唤起学生无限丰富的联想。这里让初一的新生回忆他们刚离别不久的小学老师,口头描述老师的形象和事迹,学生们绝对有兴致侃侃而谈,话语当中也会饱含记忆犹新的深情。此时此刻,再顺势而发,引导学生进入第二个环节。

①听课文录音(感受课文流露的真情,同时给每个自然段标序号并给生字注音)

②师生共同朗读课文(与学生共同感知,因为教师也是学习的参予者。朗读前提醒学生注意用儿童的口吻来朗读,整体感知课文的感情基调。)

①蔡老师是位女教师,为什么要把她称为先生呢?

②课文第一部分写蔡老师在“我”的记忆里总的印象是什么?“温柔”和“美丽”分别从什么方面写的?

③本文共记叙了几件难忘的事情?哪几件详写?哪几件略写?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它的次序可以打乱吗?(这是最重要的问题,通过对这个问题的讨论来了解文章的思路、脉络、感情线索等问题,还可以让学生复述“梦里寻师”一事,充分感受学生对老师的挚爱之情)

④“蔡老师!”我不知道你当时是不是察觉,一个孩子站在那里,对你是多么的依恋!”全文都用第三人称“她”,这里为什么改用第二人称?这样一篇文章的人称前后不一致可以吗?

⑤“我忽然爬起来,迷迷糊糊地往外就走。”“我模模糊糊地回答。”加点的两个词能否互换?为什么?

⑥“什么时候,我能再见一见我的蔡老师呢?”改为“我很想再见到我的蔡老师。”有没有什么区别?为什么?

⑦一般说来,小孩子都盼望着假期的到来,为什么说“至于暑假,对于一个喜欢他的老师的孩子来说,又是多么漫长”?

⑧“在一个孩子的眼里,他的老师是多么慈爱,多么公平,多么伟大的人啊!”为什么说是“在一个孩子的眼里”?

⑨在看老师写字这一件事中,“不由得围了上去”、“默默地看”、“连握笔的姿势都急于模仿”等语句表现了我们对老师的怎样的感情?(老师对孩子的影响)

⑩本文着重写的是蔡老师爱学生,还是蔡老师令“我”难忘,你的看法呢?(引出本文的主旨:老师爱学生,学生爱老师)

对于这些问题,可以用递纸条的方式交给老师,老师把它集中、归纳,按照由浅入深的顺序,利用实物投影交给学生讨论,遇上争议较大的问题,老师再给予引导明确。在讨论第③题时,④⑤⑥⑦⑧⑨⑩这些问题其实都可以渗透进去,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本课的学习目标得以实现,学习重点和难点也能得到突破。学生在不知不觉当中得到情感的熏陶。最后再让学生谈感受、谈收获,以及课后写一篇关于老师的回忆性文章,也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在这个环节当中,老师扮演的是一个主持人的角色。

老师假装发怒

老师教我们跳舞

老师带我们观察蜜蜂略写老师爱学生

蔡老师老师教我们读诗

温柔美丽我们看老师写学生爱老师

老师排除小纠纷

我梦里寻师

感情线索:回忆、依恋、思念蔡老师

这样的板书重点突出,让人一目了然。

第8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1、教材的特点及编写意图

我说课的内容是北师大版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品德与社会》三年级(上)第二单元第5主题《我心中的老师》第一课《老师教育我成长》。《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紧密相连,以体验去感受生活,从而使学生从心灵深处真正理解、关爱老师,从行动上真正、尊重老师。根据教材的地位、特点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拟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2、教学目标:

(1)、懂得自己的成长离不开老师的劳动。

(2)、形成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

(3)、从个人的真正经历出发,认识和理解教师对自己成长的作用。

3、重点和难点:

本课重点是走进老师的生活,了解老师的工作目的。难点是引导学生形成尊重教师的情感,体验融洽的师生关系。

道德情感具有情境性,一定的道德情境能激发相应的道德情感。我在设计《老师教育我成长》一课中根据教学需要,重在从创设一定的环境气氛和教学情境的入手,使学生在情绪上受到感染,情感上产生共鸣。如一幅幅老师忘我工作的画面,一个个老师耐心教育的事件情景展示在学生面前,让他们深刻地体会到了老师为学生的付出,增进了学生对老师的敬佩与尊重之情。下面谈谈我的教学过程及带来的教学效果。

(一)、激趣学习,激发情感。

新课标指出:创设一定有趣的情景氛围,能激发相应的环境气氛,使学生受到情绪上的感染。因此,教学一开始我就在不同的学生座位上放下了学校里熟悉的老师的照片,让他们来猜猜他是学校的哪位老师?你对他们的了解有多少?今天,老师和同学们共同走我们老师的生活与工作的世界里,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生活的?引出课题《我心中的老师——老师教育我成长》。一个激趣学习的情景创设促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引起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纷纷透过日常生活的观察说出了各自喜欢的老师,加深了老师在他们心中的印象。

(二)、指导体验,引导发现。

本环节我设计了以下内容:认识老师和尊重老师。在学生了解老师的过程中,我设计了模拟活动。课堂体验5分钟:体验老师的辛苦:以小组为单位在3分钟内当一回校老师教会组员学生学会2个新生字,并和他们听写、批改,改错。模拟体验后,请同学们谈谈自己的感受。起初,学生们有可能感到活动有趣,发笑不止,但随着体验活动的进展,学生们就会感到在他们看来很容易做到的事情,但老师却是要付出更多的努力才能完成,感受到残疾人生活的困难。这时过渡到“尊重老师”这部分内容,将录制好的一些老师工作的片段放给学生们看,进一步感受了老师生活、工作过程的艰辛,引发他们对老师的尊重(板书:尊重)随后,教师适时地启发学生学习课前收集的有关老师忘我工作的先进事迹,并适当进行点拨、提示,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体验的结果。

本环节的两个内容,真正达到了学生了解老师,走进老师的世界的目的,课堂中,会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以及愉悦的体验,学生也在体验中获得了情感的熏陶,促使教学目标的逐步落实。

(三)、畅谈思想,升华情感。

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只有源于学生生活的实践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道德情感。这种学习获得的知识最直接,最有效。这种参与活动也在潜移默化、层层递进中降低了知识的难度,有效的突破了难点,突出了对重点知识的掌握。在结束部分我播放一首歌曲“老师”,随着悠扬的乐曲、我提出这样的问题,你们应该怎样对待我们的老师?通过学生回答,引出学生从言行上对老师的理解与尊重。

在这个过程中,指引了学生不仅仅在口头上尊重老师,还指引他们在行为上尊重老师,深化了教学目标。

第9篇: 我的老师说课稿大班我的老师说课稿

《我最好的老师》是六年级下学期第五组课文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是美国作家大卫。欧文回忆自己少年时代学习生活时写的一篇文章。课文讲述“我”六年级时的科学课老师怀特森先生的故事。他是一个很有个性的人,教学方法独特,他用出乎意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独立判断的能力和科学的怀疑精神。

课文具体描写了怀特森老师一次出乎意料的教学过程。第一天上课,怀特森老师给我们讲授“猫猬兽”这种动物,我们根据课堂笔记做的随堂测验竟然都得了零分,原来怀特森老师讲的关于猫猬兽的一切都是编造的,他希望我们从这个零分中吸取教训,学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具有怀疑的能力。

这篇课文的结构清晰简洁,详细具体地描写了一堂科学课的经过,概括简略地描写了此后的科学课成了一种“冒险”,最后描写了“我”对怀特森先生的感激和赞扬。

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一方面是为了能让学生认识到科学精神的另一个侧面──独立思考和科学的怀疑精神;另一方面,是让学生学习这篇课文一事一议,从一个具体的事例发现一个道理的写法。

1、知识目标:正确读记“编造、破绽、强调、教训、驳倒、论证、权威、糊弄、受益、出人意料、目瞪口呆、饶有趣味”等词语。

2、能力目标:自读自悟,以读促悟,把握文章主要内容,进一步培养学生质疑探究、个性化朗读、口语表达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课文内容的解读,懂得从小就要学会质疑问难,大胆思考,科学求真,不迷信书本,不迷信权威。

凸显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尊重教材的基础上,努力用活教材,通过感悟朗读、拓展补白等方式,提升语文阅读的广度与深度。

关注学生的主体发展,紧扣学生的关注点,开展探究性的学习活动,通过质疑解难、拓展学习、读读议议、读写结合等方法,使学生深入理解文本,获得情感体验,进而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及创造潜能。

课前,我以“你心目中的好老师是什么样的?”入题,待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出了自己的想法后,我便引出了“作者心目中最好的老师是什么样的呢?”,将学生带进课文。

接下去是第一环节:携问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这一环节要引导学生理解词语,考查学生初读课文、感知课文的程度,要引导学生说出本文的主要内容及学生对怀特森先生的初步看法。

第二环节是:精读会文,走近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这一环节我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怀特森先生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学生的畅意表达,灵活开展教学。设计了情境导读“看到这鲜红的零分,同学们个个都很愤怒,如果你就是其中的一位学生,你会有什么反应?” 在学生忿忿然时指导学生朗读,使学生产生内心真实呐喊:算哪门子老师?然后及时转换角色,“得了零分,谁也不高兴,可怀特森先生其实也是用心良苦的,谁来替他说说话?” 学生进入怀特森先生的角色,义正严却又语重心长地侃侃而谈,把本是半直接引用,半间接引用的怀特森先生的一番话条理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这一环节的设置,让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通过独立思考,对怀特森先生的做法进行理性分析与判断,最终得出正确的结论,并且在以后的学习中内化为一种学习态度。然后让学生说说听了老师的解释后怎么想的?

第三个环节是:延续话题,赞美最好的老师——怀特森先生。

以“怀特森先生用这么一种出人意料的举动,独具匠心的教学方法,给了学生怎样的影响呢?”这个问题导入6——7自然段的学习,力图想带领孩子们层层剥笋似地深入体会怀特森先生确实是最好的老师。从一堂课到每一堂课,从他的课堂到别的课堂,从课堂到课外,怀特森先生带给学生的怀疑主义影响了孩子所有的学习方式和人生导向。

第四个环节是真情感言,情洒最好的老师。

这一环节,我请同学写写学了本文的学习感言,从而发展学生语言的同时,也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实现了语文课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本文来源:http://www.fzlzkj.com/yuwen/149871/

    热门标签

    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