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天手抄报内容(锦集3篇)

| 手抄报 |

【www.fzlzkj.com--手抄报】

【篇1】中国航天手抄报内容

  近两年可以说是中国的航天元年,中国接二连三在航天领域拿出让世界瞩目的成就。

  作为中国人,我们有必要自己和孩子都更多地了解这些成就。同时,也作为一篇了解时事的读物,帮孩子拓展更多时事背景,对他们的课内学习也有帮助。

  本篇文章按照不同的项目类别,为大家列出一份简要的大事记年表,希望帮助大家与孩子对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将各项单一事项串联起来,才会看到中国在航天事业上的飞速发展、持续进步。

  01中国航天大事记

  卫星

  1970年,中国自行研制的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成功升空,由长征一号运载火箭一次发射成功。

  中国由此打破苏联、欧美等国家对尖端技术的垄断,成为世界上继苏联、美国、法国、日本之后,第五个自行研发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这是中国航天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1975年11月26日,中国第一颗返回式卫星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11月29日,完成预定任务后成功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苏后第三个掌握卫星返回技术的国家。

  此后,中国又陆续发展出发射高轨道人造卫星能力、实现一箭多星。

  1988年9月7日,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风云一号发射成功。

  探月卫星

  从1994年开始,中国就着手进行探月活动的可能性。1998年终于完成了探月卫星关键技术的研究。

  2004年,经过10年酝酿,中国正式开展探月工程,并将其命名为嫦娥工程。

  嫦娥工程分为三个阶段——无人月球探测、载人登月、建立月球基地。

  无人月球探测阶段又划分为绕、落、回三期工程。

  2007年10月24日,中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完成绕月任务。

  嫦娥一号用搭载的微波探测仪获取到月球表面三维图像、探测月表化学元素、地月空间环境,并用微波探测仪测量了月壤的厚度。

  2010年10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备用卫星嫦娥二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

  由于嫦娥一号圆满完成绕月目标,嫦娥二号成为探月第二阶段的技术先导卫星。

  2011年4月1日,嫦娥二号半年设计寿命期满,于8月25日开始拓展试验。嫦娥二号首次实现从月球轨道出发,受控进入日地拉格朗日2点环绕轨道。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号成功进入地月转移轨道。12月14日,嫦娥三号在月面进行软着陆,是中国首次在地球以外天体进行软着陆,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落月探测技术的国家。

  2018年5月21日,中国发射首颗月球中继星鹊桥,作为月球背面着陆的准备,为嫦娥四号和地球站之间提供通信链路、传输测控通信信号与科学数据。

  2018年12月8日,计划在月球背面着陆的嫦娥四号探测器发射成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成功在月球背面登陆。

  2020年11月24日,嫦娥五号探测器在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12月2日,嫦娥五号成功钻取2千克月壤并进行采样封装,12月6日,成功完成样品转移,由返回器将月壤带回地球。

  以嫦娥工程为代表的探月工作是我国迈出航天深空探测的第一步。

  其他科研卫星与探测器

  2015年12月17日,我国首个空间望远镜、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悟空升空,该卫星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广、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6年8月16日,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在酒泉成功发射升空,将使我国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与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构建天地一体化量子保密通信与科学实验体系。

  2016年12月22日,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了中国首颗用于监测全球大气二氧化碳含量的科学试验卫星,简称碳卫星。

  2017年6月15日,慧眼硬X射线调制望远镜卫星发射成功,是中国第一个空间天文卫星,将开启研究黑洞系统的新窗口。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7月31日,我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2020年7月23日,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迈向深空的重要一步。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着陆巡视器成功着陆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圆满成功。

  载人航天——神州飞船

  我国的载人航天工程代号为921工程,是中国空间科学实验的重大战略工程之一。

  1992年9月21日,中央政治局常委会批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按「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实施,即——

  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

  第二步,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发射空间实验室;

  第三步,建造空间站。

  1999年11月20日,神州一号发射,此时已经独立研发了7年时间,无人实验飞船在空中飞行21小时。

  2001年1月10日,神州二号发射,飞船系统结构有了新的进展,状态与载人飞船基本一致,太空飞行时间6天18小时。

  2002年3月25日,神州三号发射,经过两次测试,飞船正式定型。

  2002年12月30日,神州四号发射,全面检测了飞船逃逸系统、生命维持系统和返回系统。

  2003年10月15日,神州五号发射,是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载人航天飞船,搭载航天员杨利伟进入太空,历时21小时。标志我国打破美苏垄断,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独立自主载人航天的国家。

  2005年10月12日,神州六号发射,实现多人多天任务,航天员费俊龙与聂海胜在太空停留5天。

  2008年9月25日,神州七号发射,是中国第三次载人航天飞行任务,航天员翟志刚实现了中国人首次太空行走。

  2011年11月1日,神州八号发射,中国首次进行了无人交会对接航天飞行任务(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了中国空间技术重大跨越,是中国载人航天事业发展历程中的重要里程碑。

  2012年6月16日,神州九号发射,首次完成与天宫一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任务。在此次任务中,中国第一位女性航天员刘洋进入太空。

  2013年6月11日,神州十号发射,先后与天宫一号进行一次自动交会对接和一次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多人在空间站生存多天。

  2016年10月17日,神州十一号发射,对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实现多人次最长时间在轨生存,长达33天。

  至此,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三步走」计划已经从第二步走向第三步,为中国空间站建造运营和航天员长期驻留奠定了坚实基础。

  以上神州飞船全部采用长征2F火箭搭载升空。

  空间站

  2011年9月29日,中国首个空间站天宫一号发射成功,2016年3月16日正式终止数据服务,设计在轨寿命两年,超期服役寿命两倍多。

  天宫一号与神八、神九和神十配合完成空间交会对接飞行试验,能够保证航天员在轨短期停留生活与工作,开展空间应用、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与空间站技术实验。

  其中搭载物品包括蔬菜、肉类、水果等,都为实验品,不能食用。还有体育锻炼设施与娱乐设施、一枚中国结、四种濒临灭绝的植物种子和300面国际宇航联合会会旗。

  2016年9月15日,天宫二号发射,是中国首个具备补给功能的载人航天科学实验空间实验室。

  天宫二号与神十一、天舟一号密封货运飞船进行了对接,实施了空——地量子秘钥分配实验、携带伽马暴偏振探测仪、进行微重力热毛细对流实验、综合材料实验以及拟南芥和水稻培养实验等,其中多种样品均为国际上首次实验。

  火箭

  火箭技术作为航天发展的基石,我国从上世纪50年代就着手开始研究,其中最大的成就是,被命名为长征的系列火箭。

  长征一号火箭是钱学森主持设计的中国第一枚火箭,是长征家族的奠基者,也是将第一颗卫星东方红一号送入太空的运载工具。

  根据航天任务的轨道需求,后续的火箭被分为三大系列,其中长征二号和四号主要针对发射高度较低的近地轨道、极地轨道和太阳同步轨道等,三号主要负责执行中高轨道和高轨任务。

  长征二号是近年来重点航天项目的主要发射工具,其中最著名的当属执行多次载人航天任务的2F。

  长征三号更多负责通讯卫星、探月工程和深空探测计划等任务。

  长征五号是新一代重型火箭,运力提升,外形更加庞大。其衍生的中小型火箭分别独立出去,又形成长征六号和七号两个新系列,目标是用于轻小载荷微型卫星等的发射。

  长征八号和九号正在研发路上,计划用于未来载人登月等重型任务。

  长征十一号是小型火箭,是中国首个纯固体推进剂火箭,标志着发射准备时间的极大缩短,非常适合战时和灾害应急。

  导弹

  说到火箭就不得不提到导弹,我国长征一号火箭就是在中远程导弹东风四型基础上发展出来的。

  目前,我国导弹体系繁多,东风系列更是被称为全世界最强的导弹。

  下面,我们就来简单了解下导弹的体系。

  导弹系列命名也非常有特色且响亮,按照大致分类来看——

  地对地系列叫东风;

  海对地系列叫巨浪;

  地对空系列叫红旗;

  空对地系列叫长剑;

  空对空系列叫霹雳;

  空对海系列叫鹰击;

  海对空系列叫海红旗。

  按照打击距离划分,还会细分为短程、中程、远程和洲际;按飞行方式还可分为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按导弹弹头分类,还包括常规、核弹和多弹头。

  02小结

  将目光放在更远的未来与深空,在更长的时间线上去看历史的发展,我们就会发现当下的问题在历史长河上是如此渺小,拥有更高远目标的科学家和工程师们正在用几代人的努力换取一小步的前进。

  了解中国航天发展史几十年来的不断发展与成就,让孩子的眼界更加宽广,也让孩子对自己的人生多一分期待,让梦想多一份选择。

【篇2】中国航天手抄报内容

  1958年4月

  开始兴建中国第一个运载火箭发射场。

  1958年5月17日

  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指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

  1960年2月19日

  中国自行设计制造的试验型液体燃料探空火箭首次发射成功。九月,探空火箭发射成功。

  1960年11月5日

  中国仿制的苏联“P—2”导弹首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2年3月21日

  中国独立研制的第一枚中近程导弹发射试验失败。一九六三年一月,中国科学院成立星际航行委员会,由竺可桢、裴丽生、钱学森、赵九章等领导,研究制订星际航行长远规划。

  1964年4月29日

  国防科委向中央报告,设想在一九七○年或一九七一年发射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 1964年6月29日

  中国自行研制的中近程导弹再次发射试验,获得成功。

  1964年7月19日

  成功地发射了第一枚生物火箭。

  1965年

  中央专门委员会批准第七机械工业部制订的一九六五至一九七二年运载火箭发展规划。

  中央专委责成中国科学院负责拟订卫星系列发展规划。

  1965年10月

  中国科学院受国防科学技术委员会的委托,召开第一颗人造卫星方案论证会。 1966年6月30日

  周恩来总理视察酒泉运载火箭发射基地,观看中近程火箭发射试验,祝贺发射成功。

  1966年10月27日

  导弹核武器发射试验成功。弹头精确命中目标,实现核爆炸。

  1966年11月

  “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和“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开始研制。

  1966年12月26日

  中国研制的中程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67年

  “和平二号”固体燃料气象火箭试射成功。

  1968年2月20日

  空间技术研究院成立。

  1970年1月30日

  中远程导弹飞行试验首次成功。

  1970年4月24日21点35分

  “东方红一号”人造卫星发射成功。这是中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毛泽东***等领导人于“五一”节在天安门城楼接见了卫星和运载火箭研制人员代表。 1971年3月3日

  中国发射了科学实验卫星“实践一号”。卫星在预定轨道上工作了八年。 1971年9月10日

  东风五号洲际导弹首次飞行试验基本成功。

  1975年11月26日

  中国发射了一颗返回式人造卫星。卫星按预定计划于二十九日返回地面。 1979年1月7日

  远程导弹试验一种新的发射方式,获得成功。

  1980年5月18日

  中国向太平洋预定海域成功地发射了远程运载火箭。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六月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邓小平、胡耀邦、李先念、陈云、彭真、徐向前等领导人出席,胡耀邦作重要讲话。

  1981年9月20日

  中国用一枚风暴一号运载火箭发射了三颗科学实验卫星。

  1982年10月12日

  潜艇水下发射导弹获得成功,回收舱准确地溅落在预定海域。中共中央军委发电致贺。

  1984年4月8日

  中国第一颗地球静止轨道试验通信卫星发射成功。十六日,卫星成功地定点于东经一百二十五度赤道上空。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发电致贺。三十日,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庆祝大会。

  1986年2月1日

  中国发射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二十日,卫星定点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已全面掌握运载火箭技术,卫星通信由试验阶段进入实用阶段。

  1988年9月7日

  中国发射一颗试验性气象卫星“风云一号”。这是中国自行研制和发射的第一颗极地轨道气象卫星。

  1988年12月25日

  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火箭发射场成功地发射了一枚“织女一号”火箭,至此,中国低纬度区第一次火箭探空试验圆满结束。这次为期两周的试验共发射了四枚火箭。

  1990年4月7日21点30分

  中国自行研制的“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把美国制造的亚洲1号通信卫星送入预定的轨道,首次取得了为国外用户发射卫星的圆满成功。 1990年7月16日9点40分

  中国新研制的大推力运载火箭——长征二号捆绑式运载火箭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将模拟卫星送入了预定轨道。这枚火箭是由中国新建的大型航天发射设施发射升空的,同时还为巴基斯坦搭载发射了一颗小型科学试验卫星。 1991年1月22日下午18点23分

  中国第一枚一百二十公里高空低纬度探空火箭——“织女三号”在中国科学院海南探空发射场发射试验成功。一九九四年二月二十二日,中国第一座海事卫星地面站通过验收。它的建成填补了中国高科技的一项空白。

  1998年5月2日

  中国自行研制生产的“长二丙”改进型运载火箭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标志着中国具有参与国际中低轨道商业发射市场竞争力。

  中国载人飞船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无人试验飞船“神舟”一号飞船在酒泉起飞,21小时后在内蒙古中部回收场成功着陆,圆满完成“处女之行”。这次飞行成功为中国载人飞船上天打下非常坚实的基础。

  2003年,“神舟五号”搭载首位中国宇航员杨利伟前往太空;

  2008年,“神舟七号”搭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翟志刚完成首次出舱行走。神舟一号 1999年11月20日第一次测试飞行,成功实现天地往返。

  神舟二号 2001年01月09日 第一艘正样无人飞船。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对工程各系统从发射到运行、返回、留轨的全过程进行考核,检验各技术方案的正确性与匹配性,取得与载人飞行有关的科学数据和实验数据。

  神舟三号 2002年03月25日 飞行试验的主要目的是考核火箭逃逸功能、控制系统冗余、飞船应急救生、自主应急返回、人工控制等功能,这次任务载有模拟宇航员。

  神舟四号 2002年12月29日 无人状态下全面考核的一次飞行试验,主要目的是确保宇航员绝对安全,进一步完善和考核火箭、飞船、测控系统的可靠性。 神舟五号 2003年10月15日 首次载人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杨利伟,成功围绕地球十四圈。

  神舟六号 2005年10月12日 首次进行多人多天的航天飞行,承载的宇航员是费俊龙和聂海胜。

  神舟七号 2008年09月25日 首次承载三名宇航员进入太空,承载的宇航员是翟志刚、刘伯明和景海鹏,成功进行出舱活动(又称太空行走)。

  神舟八号 2011年11月01日 由改进型“长征二号”F遥八火箭顺利发射升空。2011年11月3日凌晨,与组合天宫一号成功实施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成为中国空间实验室的一部分。

  神舟九号 2012年6月16日下午首次载人交会对接任务3名航天员进入太空,

  景海鹏、刘旺和刘洋(中国首位女航天员)。6月18日下午,神舟九号成功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4日,航天员刘旺操作飞船顺利完成于天宫一号的手控交会对接。标志着中国完全掌握了载人交会对接技术。 神舟十号 2013年6月11日17时38分搭载三位航天员飞向太空, 将在轨飞行15天,并首次开展我国航天员太空授课活动。飞行乘组由男航天员聂海胜、张晓光和女航天员王亚平组成,聂海胜担任指令长

【篇3】中国航天手抄报内容

  北京时间12月6日清晨,嫦娥五号的上升器(小姑娘)与轨道器返回器组合体(小胖子)在环月轨道成功进行了交会对接。这是我国首次实现地外天体起飞并在月球轨道交会对接,是中国首次、乃至人类首次的技术创新。从这个历程中,我不仅仅感受到激励人心的探月精神,也从这个对接过程中,悟到一点基层工作中的小技巧。

  最需要的是冷静的心态,泰然自若,澄思寂虑。“小胖子”看到心仪的对象出现时有些激动,但仍竭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分步骤、分阶段地向上升器靠拢,50公里、5公里、1公里、100米,每一次停泊观察都是对最终靠近时间和地点的精确把握。越到最后,反而更加冷静,不断进行精准计算和调整。这个过程就好比解决基层工作中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各基层干部要像“小胖子”一样,越到危难和重要时刻,越要保持冷静,以冷静的头脑科学规划破局路线,敲定工作步骤,在复杂多变的问题中求出“最优解”,做出正确的决策,对问题精准把握,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冷静观人,冷耳听雨,冷静当感,冷心思理。”同时,在深入基层工作中时,也要有一颗冷静的平常心,以冷静的态度观察问题、思考问题、处理问题,这样才能找准攻坚突破口,科学谋划工作步骤,找准脱贫的路子、发展的路子、解决问题的路子。

  最重要的是能力的提升,檠天架海,材优干济。“小胖子”能够有如今冷静精准地判断,来源于中国航天技术中对接任务深厚的功力积累。2012年6月,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对接成功,2013年6月,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顺利交会对接,都是我国航天人员工作能力不断提升的表现。为了在“十四五”规划中扬帆远航,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尤为重要。“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应以***总书记提出的“七种能力”为修炼方向,不怕“担风险”、不怕“讨人嫌”,要敢为担当,敢为先锋,不断在工作中炼本领,提升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多接几次“烫手山芋”、多当几回“热锅蚂蚁”,能力也就自然而然能提上来了。不断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和积极,加强学习,提升业务素质能力,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在工作实践中不断总结和提升能力,持之以恒增长才干。

  最牢靠的是细节的把握,细致入微,心细如发。“小胖子”重达2.3吨,在运行过程中稍有不慎就会将身姿轻盈的“小姑娘”撞飞,正是由于“小胖子”对于速度、位置都有极为细致的把握,对微重力环境、热环境等有极为细心的考虑,用极高的控制精度才保证了此次任务的圆满完成。作为基层干部更要树立注重细节的观念,以细节砥砺自我,涵养精益求精的精神,方能不断成长、行稳致远。“酷烈之祸,多起于玩忽之人;

  盛满之功,常败于细微之事。”认真把握工作中的细节,把每一件小事干好,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譬如经手的数据、文字都反复检查核对,确保精准无误,将“凡我经手,务必精准”作为努力方向。同时在为民服务上更要一丝不苟,在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上,要用心、用情,不能马马虎虎,要确保工作中每一环节均规范细致,以实际行动提升群众的认可度与满意度,在平凡的岗位上创造出最大价值。

本文来源:http://www.fzlzkj.com/sucai/173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