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感议论文(合集3篇)

| 论文 |

【www.fzlzkj.com--论文】

【篇1】少年感议论文

“牛儿还在山上吃草,放牛的却不知哪去了,不是他贪玩耍丢了牛,那放牛的孩子王二小……” 

听见这个名字,许多人并不陌生。但是看了《少年英雄》这部电影之后,我对王二小又有了新的认识。 

王二小的童年是悲惨的。8岁时,他的父母被日本人抓去做苦工,不幸的被日本人杀害了;9岁时,他唯一的亲人——他的哥哥也被抓去做苦工,音信全无。他历经千辛万苦,过着流离失所的日子。不知是他的生活感动了上帝,使得八路军发现了他,并收养了他;他加入了当地的儿童团。在日寇的一次扫荡中,他发现老乡没有撤离,设计将敌人引进了八路军的埋伏圈,最终不幸牺牲…… 

当看完这部影片之后。我即对王二小表示同情,又对侵华日军表示愤慨。回首在二战中,罪恶的法西斯国家到处烧杀抢掠,甚至连一个孩子都不放过。使无数像王二小这样本来应该在学校里读书的少年被迫流亡他乡,加入反法西斯国家的阵营当中。这没有足够的勇气和一颗爱国之心是不可能的。 

想想在华夏5000年的历史中,这样的事例有多少。拿最近200年的事为例。 

在清朝末年,八国联军入侵时。二十一万的义和团团员主动请求出战,以保卫祖国,抗击洋人。然而在洋枪洋炮的猛烈火力下,这二十一万人英勇就义。天津失守,义和团运动失败,但是他们的名字将会永久性的载入史册,千古流芳。 

一个有足够的勇气和一颗爱国之心的人是值得尊重的。一个愿意为了国家,为了民族而牺牲一切的人是值得永远赞扬的。 

但是,有的人为了一时的安全,苟且偷生,甘愿为敌人卖命。于是,在祖国广阔的土地上,奸商,汉奸等无处不在。他们向一条狗一样跟在日本人的后面,任人摆布;他们的生活不会美好,伟大的中国人终会胜利;他们不会千古流芳,而是会遭人唾骂,臭名远扬。 

为国家奉献出自己的一切是伟大的,为自己出卖国家是可耻的。让我们向和王二小一样为国家奉献出自己一切的人学习,去建设自己的祖国。 

【篇2】少年感议论文

  什么是阳刚?阳刚是一种阳光般的气息,是一种由内在的刚毅外化为强劲有力的独特气质,是一种积极向上、自强不息的宝贵品格的自然流露,是一种正义勇敢、坚强果断的个性的彰显。这种阳刚之气是我们青少年做需要的,展现青春的朝气。

  只是现在一些学生写作文是无病呻吟,缺少这种阳刚之气,很多文章都有非主流的色彩,忧伤充斥,体现不了学生应该有的朝气。这个社会需要的学生是实用型的人才,而不是那种浮夸的人,实在的东西才是人们所真正需要的,而实在的文章也是文学所需要的,用和那些华丽辞藻堆砌起来的文章尽管看起来很漂亮,可是却缺少内涵,这样的文章又有什么意义呢?社会需要的是阳刚作文,需要的是真实,不是虚假。作文充满阳光般的气息是可以展现我们的青春的朝气,充满真实的文章可以体现我们对一些社会问题的看法,展现我们眼中的社会生活。

  健康、积极地写作观是中学生写作文所需要的,带着这种观念写作文才会写出我们的内心,写出内心所呼唤的真实的东西。浮夸的作文让学生形成不良的心理,如贪慕虚荣之心,所以为培养健康的心理,写作文也需要带着真实的感受,写真实的事情,写作文关注社会视角或写我们的生活,生活中的点滴是会让我们学会很多东西。

  而又是什么导致缺少阳刚之气的作文泛滥呢?很大程度上源于现在一些80后作家喜欢写一些虚的东西,而非主流的语言在学生中又是很流行,一些学生喜欢跟着流行大众以及现在的应试教育使学生用一些虚假的事情写进文章,博取评卷老师的同情心。这样只会让不良的风气在学生中蔓延,影响学生的成长。

  所以,我们应当树立正确的写作观念,更应当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写真实的文章,做一个真实的人,写我们内心真正想写的东西,将我们真正的感受写进作文,让阳刚之气充溢我们的作文以及我们的生活,只有让作文闪现真实的色彩,作文才会真正发挥它的价值。

  让我们写真实的作文,面对真实的人生!

【篇3】少年感议论文

余秋雨在《文化苦旅》一书中有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人种,其最终意义不是军事的、地域的、政治的,而是文化的。之所以这样说,在我看来是因为,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它如一条纽带,牵系着个人、历史、未来。

最显而易见的,文化之纽带作用对社会每个个体之间都有影响。在《先秦诸子选读》序中说一个忽略了“善教”即良好道德教化的民族,其所获得的发展也一定饱含着被发展了的破坏力、伤害力。而阻止这破坏的善教,正是文化。是仁爱、恻隐之心,让我们对未曾谋面的陌生人伸出援手。是言必信、行必果,让我们能坚守对朋友的承诺。是孔孟儒道深入心中,让我们在异国他乡相逢时能意识到我们都是同宗同源的华夏子孙。

自然,这文化的纽带不是形成于某个特定的时代,而是如一条长河,蜿蜒折,绵延五千年踏时空而来。正如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所言,解决文化之纽带的秘密,也许正在于,承载着古代文化的艺术作品中的情理结构和今人的心理结构有着某种同构关系和影响。比喻一下,就是文化之所以能如纽带一般牵系着今人古人,是因为我们的脑海中都有相同的“挂钩”,使我们能彼此相连。这纽带是“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的自在逍遥;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恣意豪迈;是“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的爱国热血……是这样的一条条纽带,让我们跨越时空,与先哲对话。

我自信的想,文化纽带不仅一端连着社会个体、历史,它的另一头,一定还牵系着未来。驼铃悠扬的丝绸之路幻化为一列列疾驰的高铁,驶出国门;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孔子学院,学中文如今也成为了热门;太极、中医,京剧,一系列带有鲜明的中华传统文化特征的事物正在走向欧洲、美洲……

个人、历史、未来,都被一条名为文化的纽带紧紧、紧紧的相连。我,和许多如我一般的普通人,站在世界的东方,一手牵着历史,一手系着未来,眺望远方……

本文来源:http://www.fzlzkj.com/shiyongwen/172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