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七篇

| 诗歌 |

【www.fzlzkj.com--诗歌】

幼儿园(英文/德文:kindergarten),原称勘儿园,是几百年前从普鲁士引进的体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与植物有关的诗歌七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1

  他26岁是将简历投给BBC广播电台,吃了闭门羹,却意外的被BBC一档脱口秀选为主持人。

  他39岁时成为BBC2台的台长,并将彩色电视节目引进英国,他46岁时已经成为了BBC12台的总监。也许你会认为他的 人生已经达到高峰,已经很优秀了。

  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在他人生最功成名就最事业巅峰的时候,他辞去了所有的管理职位,却开始走向了大自然的怀抱和认知世界的旅途。

  他几乎亲身探索过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生态环境。无论是冰天雪地的南极还是酷热炙人的火山口,从荒芜凄凉的非洲撒哈拉沙漠到生机盎然的南美亚马逊热带雨林,也不管是下到神妙莫测的水底世界还是上到50米高的丛林林冠。

  他总是出现在大自然千姿百态的造化结晶的旁边,气喘吁吁但却是充满热情的,将生命世界的壮丽绚烂,生动而真实的呈现在观众面前。

  他59岁时被英国王室封为爵士,79岁时获颁皇室功绩勋章,目前是大英博物馆和皇家植物园的托管人,身兼皇家鸟类保护学会副总裁、皇家自然保护学会***。

  他54年间拍摄了二十余部电视系列片。被认为人类旅行旅程最长的人,他的作品部部都美轮美奂,不朽的作品 成为 人类了解自然的伟大艺术瑰宝、

  他就是大卫 艾登堡,今年86岁的他这次给我们带来了一部美丽神奇的世界,在他的地盘,英国皇家植物园。看着耄耋之年的他依旧精神抖擞,热情洋溢的尾观众讲解植物的奥秘时,谁不会为之感动和崇敬这位可爱的老头呢?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2

  教学目标:

  1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无性生殖的类型,尝试区别植物的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关注植物无性生殖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

  2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尝试进行嫁接和扦插实验,确立科学研究最终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思想。

  教学重点、难点:说出扦插和嫁接应具备的条件。描述植物的有性生殖,列举无性生殖的类型无性生殖有哪些方式?你尝试过哪几种?

  (五)无性生殖的应用

  栽培农作物、园林植物例:甘薯、土豆,苹果、梨等果树的优良品种。

  方式:扦插——甘薯、月季、葡萄、菊等

  嫁接——苹果、梨等果树

  嫁接——一个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体,使两部分长成完整的植物体。

  接穗—芽或枝—芽接

  砧木—同科植物的形成层—枝接完整植物体

  讨论嫁接有什么好处?

  好处:保持优良性状,缩短生长期等。

  扦插该如何处理呢?(除去光、温、水、湿等环境因素)

  探究:扦插材料的处理

  材料:紫背天葵

  一般操作:紫背天葵的茎剪成15~20厘米长的茎段,一般每段保留两个节。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斜向,上一节去部分叶,下部从叶柄处全部去掉,下一节埋入土中。

  提出问题:适宜扦插的材料,怎么样处理才能容易成活?

  制定并实施计划:

  1.准备生长健壮的植株材料,还有插器、基质、剪刀及标牌等。

  2.注意设置对照,实验样本不要太小,以减少统计误差。

  3.确定观察时间、次数。

  4.设计一表格,记录观察情况。

  5.判断扦插的枝条是否成活。

  讨论:1.在你对扦插材料的选择和处理中,有哪些经验和教训?

  2.请你查阅资料,或请教有经验的"人,了解还有什么方法可以使扦插材料生根快而多?

  解析讨论:1.取茎段时,上方切口水平,下方切口为斜向,下方切口位于节处。温度、光照、湿度均要适宜识,在生活中应用生物学知识2.添加生长激素,注意光、温、水、湿等条件的变化等

  一、导入

  “梁上有双燕,------犹恐巢中饥。”是怎么样的一种景象?说明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想法?生物圈生物延续发展相互作用演奏生命乐章

  环境

  二、新授

  植物举例:种子、分株、扦插等

  生物的生殖动物举例:交配、抱对等

  微生物举例:分裂、孢子

  植物的生殖

  ㈠回忆

  1.绿色开花植物由几部分构成?哪些与生殖有关?

  2.种子是怎么样形成的?

  ㈡再现

  绿色开花植物根、茎、叶营养器官

  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花萼、花冠等

  柱头

  植物成熟开花雌蕊花柱

  子房胚珠卵细胞受精卵

  雄蕊花药花粉精子

  花丝

  哪些植物有这样一个过程?

  ㈢综述

  在性生殖: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休的生殖方式。

  无性生殖:由母休直接产生新个体。

  ㈣观察与思考

  P3观察与思考

  1.你尝试过图中的方式吗?这样做有什么好处?

  2.比较有性生殖与无性生殖的异同点。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3

  植物角的特点

  由于我班活动室的面积小,在所需的材料中即要适合于各年龄段的幼儿,又要找一些简单、易备,效果直观、幼儿易懂的材料来布置植物角,这样的材料才会更适合面积比较窄小的教室。植物角工作安排

  1、根据季节特征和实际情况,组织幼儿种植花、草、饲养小动物等。

  2、通过回收的废旧瓶及其他容器,把自己种植的植物带到本班的自然角。

  3、组织幼儿每给植物浇水。

  4、教师讲解师范如何给植物浇水施肥等,让幼儿了解植物的生长规律。

  5、定期组织幼儿进行观察记录。

  6、组织幼儿认真观察植物,并结合幼儿关注的热点问题及时开展主题讨论活动,帮助幼儿疑惑。

  材料的收集

  观赏类:选择一些常见的、易于生长、易于照料的动植物品种,这样能方便区域

  的日常管理。植物一般为盆栽花卉,如文竹、凤仙花、海棠、三色堇等,

  动物主要是金鱼、小乌龟等观赏性品种为主。

  观察类:观察材料选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但不宜引起幼儿观察注意的东西,如

  一些植物果实、种子的标本,如玉米、花生、大豆、水稻、绿豆、红豆、大枣、等。摆放这些材料的器皿可以用透明的玻璃小瓶,贴上标签,摆

  放在窗台上。

  自然角管理

  管理自然角并不只是教师的事情,教师应针对小班幼儿的特点,提出管理求,让幼儿参与力所能及的管理劳动,从而培养幼儿爱劳动的好习惯。对于小班的幼儿,主要是要求他们观察和协助教师做一些简单的工作,如可以在教师示范的基础上,给植物浇水,给小动物增添食物等,并做一些简单的记录。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4

  教材分析:

  本课主要内容是让学生子解种子的结构,及不同种类植物种子结构的异同、了解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的划分依据。本课还安排有一个学生实验,一个观察与思考,二组讨论。

  教学重点:

  在于培养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思考、讨论得出正确的科学的结论。

  教学难点:

  一、学生实验的顺利进行;

  二、把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探究的过程,使学生动手、动脑、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活动中体验成功的喜悦。

  学生分析:

  初一学生生物知识积累不多,特别是实验的机会少、动手能力差,教学在重视探究性学习方式的同时,更应该教会他们初步的实验方法及步骤。

  初一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凡事都想知道个为什么,因此,讲课前安排恰到好

  处的提问,不仅能把学生注意力吸引过来,还能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与积极性。本课内容较多,学生年龄小,大脑兴奋中心容易疲劳,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需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教学活动中不断变换教学方式给予刺激和加强。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种子的主要结构。

  2.描述菜豆种子和玉米种子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3.能说出种子植物比其他三类植物占优势的原因;

  4.识别校园或本地公园内常见的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二、能力培养:

  1.学会科学观察的基本步骤及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分析思考的能力;

  2.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合作意识。

  三、情感教育:

  1.参与收集种子和果实的活动,体验与人的交流和合作。

  2.通过认识本地常见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认同绿色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3.培养学生探究生物科学的兴趣,体验探究学习的快乐。

  教法设计:

  启发式引导、交互式交流、演示法、练习法

  教学准备:

  一、教师活动:

  1.学情分析:

  通过调查,了解初一学生对本课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具备的.能力及学习生物知识的兴趣,在此基础上确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

  2.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浸软的菜豆种子、浸软的玉米种子、刀片、放大镜、滴管、稀释的碘液。

  3.制作CAI课件

  二、学生活动:

  1.准备红色、黄色、绿色、黑色水彩笔各一支。

  2.采集五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其中必须要有松子)。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展示五张图片(海带、苔藓、桫椤、油菜、南瓜)哪些植物能结种子?

  板书:第二节种子植物

  提问:这些植物的种子结构是相同的吗?通过下面的观察实验,你会找到答案。

  提示:在动手观察之前先阅读P83—P84实验内容。

  提醒注意:观察种子结构的基本步骤是由表及里、先形态后结构、先宏观后微观。

  板书:菜豆种子的结构

  强调:菜豆种子的子叶是2片,且肥厚,储存营养物质。

  板书:玉米种子的结构

  强调:玉米的子叶只有l片,瘦小,不储存营养物质

  小结:种子的大小、形状千差万别,但它们的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有种皮和胚。胚包括胚芽、胚轴、胚根、子叶,它是幼小的生命休,是种子结构的最重要部分。

  提问:你想知道种子植物比苔藓、蕨类植物分布更广,种类更多的原因吗?

  小结:低温、干燥条件下种子的寿命可以延长。

  过渡:种子植物的种类的确非常的繁多,你能说出下列种子植物中哪些种子有果皮,哪些没有吗?

  小结:种子植物根据种子外面是否有果皮包被被分为二大类

  板书:

  1.裸子植物

  2.被子植物

  演示:一组图片(如银杏、冷杉、塔柏、马尾松、罗汉松、法国梧桐、女贞、夹竹桃、茶花、石榴等),以校园或本地公园植物为主。

  播放录像:蒲公英、鬼针草、杨、柳、竿彬等植物种子的传播方式

  小结:果实由果皮和种子组成,果实对种子起到保护作用,所以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泛,种类更多。

  总结:放CAI课件(内容:菜豆种子、玉米种子的结构,及两种种子结构的比较)

  反馈:出示抢答题

  学生通过识图自己总结山种子植物的概念。(启动思维,激发学生的兴趣点)

  请两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收集的五种植物的果实或种子,并介绍它们的名称。(角色互换,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获取新信息。)

  (启发思考,学生带着问题阅读。)

  学生统一将胚芽涂成黑色、胚轴涂成黄色、胚根涂成绿色、子叶涂成红色。(通过实验活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生物的积极性。)

  请一位同学在实物投影仪前展示自己的“作品”,全班同学给予评价,并评价自己的实验效果。最后得出菜豆种子的结构。(通过探索性学习,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逐步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的能力,)

  步骤同上(学生在玉米种子上涂色、展示“作品”、评价、总结)(再一次通过探究性学习,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

  分组讨论:P841、2、3、4题,并将

  答案填在书上,(在教师指导下,在小组内展开讨论,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阅读P84第一段。(学生带问题阅读课文,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判别实物(小麦、蚕豆)。比较它们的寿命,谁长谁短?

  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同学收集的花生、豆角、松子、白果、苹果、橙等实物

  学生答:(略)

  请十位同学快速判断哪些是裸子植物、哪些是被子植物?(考查学生快速反应能力,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看录像,让一个学生上讲台来充当老师,对学生提问,学生回答:(略)(角色互换,逐步改变旧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请一学生对剩余内容进行总结。(给学生更多的机会展示自己。)

  学生抢答:(略)(通过抢答的形式,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

  板书提纲

  一、种子植物:

  1.菜豆种子的结构:2.玉米种子的结构:

  种皮果皮和种皮

  胚芽胚芽

  胚轴胚轴

  胚根胚根

  子叶(2片)子叶(1片)

  胚乳

  二、种子植物的分类:

  1.裸子植物:种子裸露,没有果皮保护。

  2.被子植物:种子外面有果皮,种子被包在果实中。

  3.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加适应陆地生活,分布更广,种类更多。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5

  意图:大班幼儿好奇、好问,乐于动手尝试,喜欢探索大自然的奥秘。但是现在的孩子物质生活优越,网络、电视等虚拟的世界使他们渐渐失去了亲近大自然的机会。在生活中,很多幼儿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很少自己动手参加劳动。以至于更多的孩子不知道果实是如何得到的,更不会清楚种植的过程了。此活动,幼儿能够通过动手种植,在观察、实践操作、交流分享中,掌握种植的要领及科学的观察、记录方法,既可以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又能让幼儿体验到劳动带来的快乐。你们如何利用种植区开展有趣的种植活动,充分发挥其教育作用呢?我们做了以下计划。

  准备:适宜植物生长的周围环境,苗以及种植用的铲子、水桶等。

  目标:

  1、使幼儿了解种植的过程与植株生长所需要的基本条件。

  2、锻炼幼儿能独自种植,掌握正确的种植方法,并积极参与讨论,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

  3、使幼儿感受种子生长的神奇,体验种植劳动带来的快乐。

  4、满足幼儿的探索欲望,激发起幼儿的责任感。

  活动一:激发幼儿的兴趣进行种植前的猜想

  1、请幼儿观看种子发芽的录像,引发幼儿兴趣。

  教师提问:小朋友,种子是怎么长大的?你觉得神奇吗?种子萌发之后植株是又是如何生长的呢?植株生长到一定程度会怎样呢?(教师积极鼓励幼儿进行回答,并及时的给予表扬)

  2、调动幼儿已有的经验,和幼儿一起讨论种植的方法。

  (1)引导幼儿互相讨论,讲述种子的种植过程。

  教师提问:谁知道怎样把种子种到瓶子里?种子种好以后,需要做哪些事情?

  (2)教师和幼儿共同梳理种子种植的过程及经验,明确种植方法,以类似的经验方法培育植株。

  3、幼儿分组适宜的场所进行种植活动,教师进行重点指导。

  活动二:探索种植的条件

  将若干株相同的植株分别种在

  A:水量适中与干旱

  B:见光与阴暗

  C:室温与低温条件下,分组观察不同条件下的植株生长状况,照片记录生长情况。

  活动三:结果展示与品尝劳动果实

  让幼儿分组汇报在不同情况下植株生长的状况,那种条件下生长的最旺盛。

  1.照片的形式展示自己小组的结果。

  2.全班讨论哪种条件下适宜植株的生长发育。

  3.小组讨论为什么各组相同的条件下不同的植株生长的不同

  4.幼儿讲述劳动的过程及感受

  5.享用劳动果实。

与植物有关的诗歌6

  最近几天在老师的要求和自己本身兴趣使然之下,观看了BBC大型植物类纪录片《植物王国》。在短短几个小时的观影过后,我发现自己已经深深的为大自然的神奇与美丽所吸引和折服。影片从泰晤士河畔的邱园开始说起,在这个1844年工程学上的奇迹,历史上首个如此规模的人造热带雨林温室中,利用当今最新科技,历时一年多的不间断拍摄,为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揭示了一个神奇而壮美的植物王国。

  说起植物,我们往往会想到在泥土中扎根、从花苞里抽芽、汲取养分生长、开出花朵、长出果实;又或者还会联想到花丛中来回穿梭的蜜蜂和它们酿制的美味蜂蜜;想到五颜六色翩翩起舞的蝴蝶;想到春天的绿意盎然、夏天的百花齐放、秋天的无边落木、冬天的一抹寒梅。但影片将时间的流速改换到植物的标准来探索它们的生存方法,在快进的时间镜头下我们发现,植物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逆来顺受,安静淡然,它们也是好斗的、攻击性一点不比动物们差,叶子植物为了获得最充分的光线和生长空间,它们奋力争斗,叶片相互覆盖,花瓣冲刺般的伸展、打开,努力让自己拥有更好的出发点,而藤蔓类植物同样伸展着自己的躯体,依附在其他植物的枝干上搭“顺风车”。这不禁让我想到了自己的学习生活,每当上课铃响起大家涌入教室,老师讲桌下的“黄金位置”总是挤满了希望能多学到一些知识能更方便听讲更好的充实自身的同学;在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比赛时,我也总会尽可能的做到自己能做到的最好的一面,尽自己所能对赛事内容的各项要求进行完善、展开甚至升华,努力表现自己、突出自己,使自己能在比赛中得到关注与认可,进而脱颖而出,取得最后的成功;即使是在各种非个人的集体活动或者是某些个人力量所不能及的情况下,也要学会依靠集体或者同伴的力量发展自己、提高自己、充实自己、沉淀自己,为将来能牢牢把握住机会、不让机会从手中溜走打下坚实基础。学习生活中竞争无处不在,我从植物的身上学到要不怕竞争、正视竞争、勇于面对竞争、发展自身优势努力取得最后胜利的精神同时也从藤蔓的身上学到了要善于合作、重视团队协作、依靠队友和伙伴等其他因素发展并完善自我的方法。这让我感觉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有了更加积极的态度和正确的处事方式。

  影片还详细描述了各类花朵为了更好的授粉而改变自身外貌特点,从而吸引昆虫降落在花朵上采蜜,继而完成授粉,比如亚马逊睡莲王会在昆虫采蜜时完全闭合,将昆虫关闭几个小时,以保证绝对的授粉结果;又比如小兰花的底瓣进化的看来像一只蜜蜂,人们曾以为是为了警告牛使其不去吃它,后来被发现其实这是模仿一只雌性蜜蜂,在吸引雄蜂来交配,而且它竟然还能产生一种和雌蜂寻找雄蜂交配时发出的一模一样的气味;而这之后对西番莲与它的昆虫授粉者的描述更让我感到惊讶,袖蝶在为西番莲授粉时会将卵产在叶子上,而孵化出来的幼虫会已叶子为食,从而危害西番莲的生长,于是西番莲进化出了保护自己的方法,它在叶子中产生毒素,而且把毒素藏在体内,除此之外还进化出了第二道防线,有一类西番莲的叶子仿佛是一群蝴蝶一样,这样的拟态会让蝴蝶产生没有栖息处的错觉,甚至从它的叶子上可以看到更加惊人的细节,它通过叶子上的小黄斑模仿蝶卵,让雌蝶认为这些叶片已经被占用了,从而避免了危害。这简直令观影中的我感到神奇和不可思议!同时影片中的这些现象如今回过头来仔细思考却也非常值得回味:亚马逊睡莲王的事例是否告诉我们在平时的工作生活学习中,遇到问题要想办法解决问题、保证要达成的目标得以顺利实行并最终达成呢?而小兰花的底瓣模仿和产生气味到西番莲的叶子拟态,不是恰好能表达一种在艰难环境中不抛弃、不放弃、不屈服,勇敢的从自身开始改变,进而适应环境,保护自己的行为方法么?授粉这样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细节,在镜头的放大与系统的研究下,竟然如此令人感到震撼与感慨,这好像又让我明白一个道理:生活中不要忽略细节和小事的重要性,小事之所以觉得它小,可能只是我们研究理解的不够深刻,对一件事一个细节进行深入的了解和研究,最终的结果很可能会超出自己的想象。

  影片中我的最爱就是用快镜头来展现植物生长和轨迹,即使几天过去,每到夜晚闭上双眼脑海中就会浮现这样的画面:嫩芽从泥土中倔强的探出头,然后慢慢的长高,叶片从花茎中慢慢生长出来,一开始只是小小的一点点,渐渐的有了叶子的形状并向茎干旁边散开,起初整片叶子是蜷缩着聚在一团的,在向四周生长的同时,卷状的柔软的新叶缓缓的向周围舒张开来,页面上每一条纹路都在镜头的诠释下清晰可见,是那么的美好,处处都散发着生的气息;叶子长成之后就是开花了,起初只有一个大概的形状,在镜头的流畅表达下逐渐变成花苞,一片片花瓣的样子慢慢形成,刚开始开花的时候,从顶端打开一条条缝隙,最外层的花瓣向下展落,等到完全打开,里面的部分却又不着急似的在那停住了,好像是还没有做好绽放的准备,又仿佛在等待一个契机,突然就跟越定好的一样,所有的花瓣齐齐向四周打开、展平,整个花朵终于绽放开了,露出中心的花蕊,变成了最完美的样子。睁开眼睛,长长的舒一口气,感觉此时此刻,宁静而又美好。

  在整个三部曲的最后一部中对植物的种子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在3D显微镜放大两百倍的情况下,种子的表面结构异常复杂,没有哪两种是一样的,同时用举例说明有些种子结构有明显功能,例如有的种子上有一小包有营养的脂肪,能让蚂蚁将其带回地下的洞穴里,蚂蚁食用了脂肪,而种子得以在地下生长;而像兰花的种子,它们像灰尘一样被风吹走,吹到很远的地方生长;还有像火焰草一样用风传播的种子,有着蜂巢般的结构等等。但更令我吃惊的是影片之后提到的事情,生长在南非的针垫花种子,辗转两百年之后,在邱园中发芽成长了,这表明种子在没有外界帮助时也可以存活很久,而这种耐久力也激发了邱园最新的“千年种子银行”项目,力求所有种子都能在这里被找到。看到这里的时候我整个人震惊到说不出话来,如果说之前对种子的举例说明只是让我觉到种子跟之前的植物授粉有相似功能即对环境的利用和适应,那么两百年前的种子在两百年后的今天发芽长成,让我唯一能做的只能是感慨生命的顽强、伟大和奇迹,只要不放弃,就会有一线生机,只要一直坚持,就能有活下去的希望!一颗小小的种子尚且如此,更何况我自己呢?

  观后感写到这里差不多该结束了,其实我还有很多的感想没有说,还有很多的体会来不及一一提及,值得思考和体会的方面还有很多,比如整个纪录片的拍摄不就也告诉了我们要能够换个角度看待问题么?用植物标准的时间流速看待植物的生长,研究植物的特点,我们就得到了一系列全新的认识和观点。整个录片通过邱园这个小型热带雨林生态圈,向我们展示了一个神奇而又震撼人心的植物王国,通过这次观看,让我对《植物学》这门学科有了相比之前更加深刻的理解和更加浓厚的兴趣。

  最后说句题外话,纪录片的导演大卫爱登堡也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位偶像,他的一生颇具传奇色彩,在事业最巅峰的时期辞去所有的管理职位走向大自然的怀抱和认知世界的旅途,用54年的时间拍摄了二十余部电视系列片,被认为是人类旅行旅程最长的人,他的作品部部都美轮美奂,就如同这部《植物王国》一般,每一帧画面都展现给我们大自然最原始最纯粹的魅力,这也是纪录片吸引我的原因之一。

与植物有关的歌7

星期二,老师让我们观看了科普电影《植物王国》的一部分。

这部电影好看极了,也让我们学到了许多关于植物的知识。如植物利用风力、水力和动物的皮毛来繁殖。知道了植物的进化过程:先是藻,然后是苔藓,再后来是被子植物,最后是显花植物。也让我知道了植物是如何利用昆虫授粉的,一些植物还会保护自己,如西番莲的叶子会产生黄斑,模仿蝶卵,使映蝶以为这片叶子已被别的映蝶占据,就不会再在上面产卵,让孵出来的幼虫吃掉叶子。也懂得了猪笼草等植物捕食昆虫的方法,大部分猪笼草都是先用蜜来引诱昆虫,昆虫飞来舔食香甜的蜜,踩到光滑的四壁,就会滑下去,然后猪笼草的盖子关闭,昆虫无法逃走,会在里面被消化掉。狸藻则是趁蚊子的幼虫孑孓离它很近时,将孑孓快速吸入小囊内,然后消化。

这部电影让我明白了在大自然中是谁也离不开谁的,因为如果失去一种植物,就有可能失去一种昆虫,也可能会使另一种植物失去授粉者,或使某种哺乳动物没有食物。所以我们要全力保护濒危植物,防止以后产生一连串的后果。

本文来源:http://www.fzlzkj.com/meiwen/183598/